3张补肾名方

“地黄丸”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方剂,哪怕不知道组成,也一定有很多人都看过六味地黄丸的经典GG。不过地黄丸家族可不止六味地黄丸一张方,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也是临床常用的方剂。如何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些地黄丸类方,今天小编带大家从“六经辨证”的角度一一进行解析。

1.六味地黄丸

病机

里证:寒湿、虚热。

六经:“太阴病”。

药证

寒湿: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、泽泻、茯苓。

虚热:丹皮。

症状

寒湿: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遗精,牙齿动摇,足跟作痛,小便淋沥,以及小儿囟门不合。

虚热:骨蒸潮热,手足心热,口燥咽干,消渴,盗汗,舌红少苔,脉沉细数。

组成

熟地黄八钱(24g),山萸肉、干山药各四钱(12g)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去皮,各三钱(各9g)。

用法

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温水化下三丸。(现代用法:亦可水煎服)

歌诀:六味地黄山药萸,泽泻苓丹三泻侣。

2.杞菊地黄丸

病机

里证:寒湿、虚热。

六经:“太阴病”。

药证

寒湿: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、泽泻、枸杞子、茯苓。

虚热:菊花、丹皮。

症状

寒湿: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遗精,牙齿动摇,足跟作痛,小便淋沥。

虚热:两目昏花,视物模糊,或眼睛干涩,迎风流泪(咽干口燥,舌质红,脉细数)。

组成

熟地黄八钱(24g),山萸肉、干山药各四钱(12g)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去皮,各三钱(各9g),枸杞子、菊花各三钱(各9g)。

用法

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(9g),空腹服。

3.麦味地黄丸

病机

里证:寒湿、虚热。

六经:“太阴病”。

药证

寒湿: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、泽泻、茯苓。

虚热:麦冬、五味子、丹皮。

症状

寒湿:腰膝酸软,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遗精,牙齿动摇,足跟作痛,小便淋沥。

虚热:虚烦劳热,咳嗽吐血,潮热盗汗(咽干口燥,舌质红,脉细数)。

组成

熟地黄八钱(24g),山萸肉、干山药各四钱(各12g),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去皮,各三钱(各9g),麦冬五钱(15g),五味子五钱(15g)。

用法

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钱(9g),空腹时用白汤送下。

临床大师岳美中医案解析

魏某,男性,12岁,河北人。于1973年11月18日来诊。

其父代诉:1970年9岁时,曾受一次大的惊吓,并较长时期的忧惧,以致大便日溏泻2~3次,手颤动不休,平举更甚,腿痿软,走路曾跌倒过,目远视模糊,头晕,后脑尤严重。中医按风治,西医给镇静剂,3年来未效,故来就诊。切其脉两尺虚,左关现弦细,舌红无苔。

本书作者解析:患者舌红无苔、左关现弦细、目远视模糊、头晕考虑为津液亏虚之虚热证,而脉两尺虚、大便溏泻、手颤动不休、平举更甚,腿痿软、走路跌倒考虑寒湿下注之太阴病,综合辨证为太阴病。

岳老予六味地黄丸加味,疏方:熟地黄12g,山茱萸6g,怀山药6g,建泽泻4.5g,粉丹皮4.5g,云茯苓4.5g,枸杞果6g,甘菊花3g,五味子4.5g,麦冬4.5g,补骨脂3g,胡桃肉3g。水煎服。

结果:12月23日二诊,服药30余剂,左关弦象已无,颤抖见稳定,腿不软,大便日1次。唯目不能远视,多梦。原方加龙骨再服,以敛目神而止多梦。1974年3月14日三诊,颤抖已基本痊愈,余证亦消失,唯着急时稍有颤抖,前方加巴戟肉、鹿角以壮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