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不孕症病因病机较复杂,历代医家对治疗不孕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时下多以温养肾气,填精益血为治疗大法,然则“种子之方,本无定轨,因人而药,各有所宜”,沈氏女科治疗不孕症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,再配以种嗣,辅以意疗,收效明显。
不孕症家传调治五法
不孕病名首见于《周易》,中医认为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,未采取避孕措施,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,称为不孕症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指出“督脉者……生此病……其女子不孕”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温经汤条下说“亦主妇人少腹寒,久不受胎"。《诸病源候论》专设"无子候",分列“月水不利无子”,“月水不通无子”,“子脏冷无子”,“带下无子”,“结积无子”,“挟疾无子"病源。
不孕症病因病机较复杂,历代医家对治疗不孕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时下多以温养肾气,填精益血为治疗大法,然则“种子之方,本无定轨,因人而药,各有所宜”,沈氏女科治疗不孕症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,再配以种嗣,辅以意疗,收效明显。
(一)家传种嗣五法
《圣济总录·妇人无子》云:“所以无子者,冲任不足,肾气虚寒故也。”《女科经纶·嗣育门》引朱丹溪语:“妇人久无子者,冲、任脉中伏热也……其原必起于真阴不足。真阴不足,则阳胜而内热,内热则荣血枯,故不孕。”肾之阳虚或阴虚均可导致不孕症的发生。沈老认为肾脏有二,寓于水火,阴阳互根,阳衰可及阴,阴损可及阳,补肾重在调肾,调肾关键在于阴阳双调。
主症: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,腰酸形寒,性欲冷淡。
主药:蛇床子10g,金樱子10g,菟丝子10g,女贞子10g,枸杞子10g,川楝子10g,五味子5g,伸筋草10g,香附10g。
《诸病源候论·无子候》:“妇人挟疾无子,皆由劳伤血气,冷热不调而受风寒,客于子宫,致使胞内生病,或月经涩闭,或崩血带下,致阴阳之气不和,经血之行乖候,故无子也。此证沈老主张调和营卫,以达到温通养血、疏通经脉的目的。
主症:舌质紫黯,苔薄黄,脉细涩,月经不调,闭经痛经。
主药:生地10g,当归10g,白芍10g,泽兰10g,龟板15g,香附15g,桂枝10g,川断10g,女贞子10g,鸡血藤10g,伸筋草10g,三七粉3g(冲)。
异常带下是导致不孕的重要病因之一,《诸病源候论·妇人杂病诸侯》首先提出了“带下病”之名。《傅青主女科》中提到:“夫带下俱是湿症”本证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,使任脉不固,带脉失约。沈老认为止带当先辨虚实。实者多见湿热下注,湿热内生,治以清热利湿。
主症:苔薄黄腻,脉细滑,带下有异味,外阴瘙痒,小便不畅。
主药:炒苍术10g,黄柏15g,生苡仁10g,川牛膝15g,车前草30g,土茯苓15g,萆薢10g,肉桂3g,野菊花10g。虚者脾虚下陷,冲任不固,治以健脾举陷。主症:苔薄白,脉沉细,带下量多,色白质稀。主药:党参10g、白术10g,山药10g,白扁豆15g,升麻炭10g,蝉衣5g,生黄芪10g。
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曰:“产育由于血气,血气由于情怀,情怀不畅,则冲任不充,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,亦云凡五气之郁,则诸病皆有,此因病而郁也。至若情志之郁,则总由乎心,此因郁而病也”。女子以肝为本,肝气郁结日久,以致冲任不能相资,不能摄精成孕。沈老认为郁者,滞而不通。虽有气、血、痰、湿、热、食六郁,然只有气滞,方有其余五郁之生,故郁证以气滞为主,治当顺气为先,即所谓木郁达之之意。
主症:苔薄白,脉弦细,恼怒忧郁,乳块作痛或子宫肌瘤,经前反应重,经后情绪差。
主药:柴胡梢10g,橘叶10g,公英10g,红花10g,夏枯草15g,石菖蒲10g,郁金10g,桂枝10g,云苓15g,路路通10g,山慈菇10g,三七粉3g(冲)。
《傅青主女科·种子》云:“妇人素体肥胖,兼恣膏梁厚味,以致痰湿内生,流注冲任胞脉;或因体脂过盛,壅塞胞脉和胞宫而致不孕。” “痰浊乃百病之首”,近年来痰浊致病明显增加。女子不孕亦应当重视痰浊闭阻证。
主症:舌苔厚腻,脉细滑,经量少,形体见胖,面有黑斑,纳谷不香。
主药:竹茹10g,枳壳10g,云苓15g,陈皮15g,炒苍术10g,法半夏10g,蛇床子10g,泽兰10g,川断15g,丹参30g,莱菔子10g,瓜蒌30g。
(二)祖传种嗣效方
中医种嗣有疗效优势,沈氏女科有1首祖传效方,名为“多子多福金钟丸”:韭菜子30g、蛇床子10g、九香虫20、生芪30g、三七15g、白人参5g;男子加桂枝5g、乌药10g、王不留行10g;女子加龟板15g、香附10g、当归15g。
共研细末,水泛为丸,梧子大小,每日3次,每次3g,2个月为一个疗程。
男子不育最忌一味壮阳,应当重视湿热下注的实证。女子不孕最忌单纯理气化瘀,应当重视痰浊闭阻证。中医诊治不育不孕的关键在善于调理肾之阴阳,达衡者常获效。
(三)视体态投药
妇女不孕还可视体态投药,体胖者可用散剂,组方如下:炒苍术9g,姜半夏6g,陈皮6g,云苓12g,神曲15g,川芎6g,鹿角粉6g,沉香粉3g,共研细末分15包,经前半月起服,每日1包,分2次冲服或装胶囊吞服。调治2~3个月经周期。
体不胖者,可据证选用十二个“子”:菟丝子10g,蛇床子10g,金樱子10g,女贞子10g,枸杞子15g,川楝子10g,车前子15g,补骨脂10g、覆盆子10g,茺蔚子10g,五味子5g,香附子10g。
文中偏方仅供中医学习研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