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痛的中医防治

胃痛,又称胃脘痛,是以上腹胃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。病因以外邪犯胃、饮食伤胃、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为主,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郁滞,胃失和降,“不通则痛”。临床上急、慢性胃炎,胃溃疡,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有属于此证。

该病病位在胃,亦与肝、脾两脏有密切关系。胃痛早期由外邪、饮食、情志所伤者,多为实证,治疗以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、清解郁热为主;后期常为脾胃虚弱,治以健脾益胃为主,寒凝则温胃散寒,气阴虚则益气养阴;痛久之不愈,往往虚实夹杂,如脾胃虚弱夹湿、夹瘀等,治疗当补虚泻实,重视调畅中焦气机。

本病发病,多与情志不遂、饮食不节有关,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。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,忌暴饮暴食,饥他不匀。

胃痛时作者,尤需注意饮食调护,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,避免辛辣刺激、煎炸之品。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,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,亦有助于预防胃痛反复。此外,若胃痛衍生变证,如合并呕血或便血等病证者,应绝对卧床休息,紧密观察其神志、肌肤温度等情况,以防病证急变。